文客中文

字:
关灯 护眼
文客中文 > 穿越南宋:我靠抽奖打造现代军队 > 第313章 举国欢腾

第313章 举国欢腾

    商人们也很高兴。发布页Ltxsdz…℃〇M中原收复了,商路就通了,以后做生意更方便。


    有个绸缎商对伙计说:“去,把店里最好的绸子拿出来,打折卖三天!”


    伙计问:“东家,打几折?”


    绸缎商大手一挥:“对折!这么好的事,亏本也高兴!”


    就连寺庙道观也凑热闹。和尚道士们做法事,祈求将士平安,国泰民安。


    整个大宋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。


    在这片欢腾中,杨建国的声望达到顶点。


    老百姓简直把他当神一样崇拜。


    襄阳城里,有人给杨建国立了长生牌位,天天上香祈福。


    “求襄阳长命百岁,多打胜仗!”


    茶馆里,说书先生把杨建国说得神乎其神。


    “话说那杨建国,乃是天上的武曲星下凡!他骑的那头老黄牛,其实是太上老君的坐骑青牛精变的!杨家军更是天上的天兵天将,被玉皇大帝派下来的……”


    老百姓听得津津有味,明明很离谱,却都愿意相信。


    有老太太认真地说:“我就说嘛,普通人哪能这么厉害!”


    乡下地方,农民在田头休息时,也爱聊杨建国。


    “听说襄王会法术,手一指,鞑子就倒下一大片!”


    “可不是嘛!我外甥在杨家军当兵,他说襄阳有一种宝贝,叫没良心炮,一炮能炸塌一座城楼!”


    小孩子们玩游戏,都争着当杨建国。


    “我当杨建国!你们当鞑子!”


    “不行!我也要当杨建国!”


    最后只好轮流当,今天你当,明天我当。发布页Ltxsdz…℃〇M


    读书人也很佩服杨建国。以前他们觉得武将都是粗人,看不起武将,现在看法完全变了。


    有个老秀才感慨:“没想到我读了一辈子圣贤书,还不如一个武人明白忠君爱国的道理!”


    他儿子说:“爹,您不是说万般皆下品,惟有读书高吗?”


    老秀才眼睛一瞪:“那也得看读的什么书!死读书有什么用?像襄王这样,真刀真枪为国效力,才是真本事!”


    连青楼女子都凑热闹,编了新曲子唱杨建国。


    “杨建国,真英雄,率领大军捣黄龙...”


    客人听了都叫好,一个个都学杨建国,直捣黄龙,赏钱给得特别大方。


    各地官员也纷纷上表,称赞杨建国的功绩。


    有的甚至提议给杨建国建生祠,就是人还活着就给他建庙,天天上香供奉。


    总之,杨建国在大宋百姓心中,已经成了救世主一样的存在。


    就在全国欢庆的时候,大宋都城临安却有点不一样。


    表面上看,临安也很热闹。街上张灯结彩,百姓欢呼雀跃。都在庆祝杨建国收复中原的丰功伟绩。


    但实际上,临安皇宫内暗流涌动……


    皇宫里,自从杨家军攻破皇宫后,宋理宗就一直过着被软禁的生活。


    这天早上,宋理宗刚起床,太监照常伺候他洗漱穿衣。


    但宋理宗发现,今天太监给他穿的是一件旧龙袍,上面还有补丁。


    “怎么回事?朕的新龙袍呢?”宋理宗不高兴地问。


    太监低着头:“回陛下,内务府说...说国库空虚,新龙袍还没做好。”


    宋理宗闻言十分不高兴,他知道这是借口。什么国库空虚,根本是杨家军控制了皇宫用度。


    他叹了口气,没再说什么。


    洗漱完毕,该用早膳了。宫女端上来一碗粥,一碟咸菜,两个馒头。


    宋理宗皱眉:“就这些?”


    宫女小声说:“御膳房说...说现在粮食紧张,要节省。”


    宋理宗气得想摔碗,要知道杨家军来之前,他每天早上可是要吃几十个菜的,如今杨家军控制了皇宫,每天早上只给他吃稀粥馒头咸菜,简直岂有此理。


    宋理宗想要大发雷霆,但最后还是忍住了。


    他知道,自己现在就是个傀儡。干什么都要看杨建国的脸色,能保住性命就不错了。


    吃过早饭,该上朝了。


    杨建国虽然控制了临安和皇宫,控制了朝廷,但表面功夫还是要做一做的。


    毕竟宋理宗现在还是皇帝,蒙古还没解决,天下还没安定,现在还不能废了宋理宗。该上朝还是要上朝。因为只有政治稳定,国家才会稳定,不然国家乱了套,杨建国在前线也不敢安心打仗。


    宋理宗来到大殿,文武百官已经等着了。


    但仔细看就会发现,这些官员里多了不少生面孔。都是杨家军安排的人。


    宰相郑清之站在最前面,但已经没了往日的威风。


    杨建国之前本来想自己当宰相的,不过他还要率领杨家军北上打仗。


    所以就还让郑清之担任宰相一职,郑清文老成持重,是宋朝文官中少有的比较正常的官员,让他当宰相杨建国是放心的。


    朝会开始,官员们照例山呼万岁。但宋理宗听得出,这声音有气无力,明显是在应付。


    第一个奏事的是个陌生官员,宋理宗记得他姓王,是杨家军的人,新提拔上来的。


    “陛下,襄王收复中原,功在千秋。臣以为,应当重重封赏。”


    宋理宗心里骂娘,但脸上还得装出高兴的样子:“王爱卿言之有理。朕决定,加封杨建国为...”


    他还没说完,王官员就打断他:“陛下,襄王的意思是,封赏不着急,当务之急是安抚中原百姓。”


    宋理宗噎住了,只好说:“那就按杨爱卿的意思办。”


    接着又一个官员出列:“陛下,北方战事未平,军费开支巨大。臣建议,削减宫中用度,支援前线。”


    宋理宗看了看他,这个官员也是杨家军的人,宋理宗心里在滴血,这分明是要进一步控制他的生活。


    但如今人为刀俎,自己是鱼肉。他只能无奈的点头:“准奏。”


    朝会就这样进行着。名义上是宋理宗在听政,实际上所有决定都是杨家军事先定好的。


    宋理宗唯一能做的,就是说“准奏”两个字。


    好不容易熬到退朝,宋理宗回到后宫,气得直捶桌子。


    “欺人太甚!欺人太甚!”


    贾贵妃在一旁劝他:“陛下息怒,现在能平安就好。”


    宋理宗红着眼睛说:“朕还是皇帝吗?连吃什么穿什么都要听他们的!”


    贾贵妃叹气:“忍一忍吧,总比...总比没命强。”


    宋理宗不说话了。他知道贾贵妃说得对。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
热门推荐
我不是戏神 十日终焉 玄鉴仙族 娱乐:从作曲人开始成为传奇 枪灵:千年魔女爱上我 把崇洋媚外的小仙女扔到中东